(资料图)
未来两年,闵行区所有中小学、幼儿园校园将“四季有花香”,通过“花香校园”项目建设覆盖区内所有中小学、幼儿园,润德无痕,以美育人。28日,以“锦”上添花为主题的闵行区“走进政协·花香校园”项目启动。结合“走进政协”活动,通过打造“花的校园”、“花的课程”、“花的活动”,推进“四季有花香”的校园环境建设、处处有生机的校园文化建设、五育融合的校本课程建设,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,赋能学生全面发展。
“花香校园”项目萌发于“走进政协”小委员众多建言中的一个热点选题。浦江一中八(2)班学生赵欣雷说,学校是一所书香气息浓郁的校园,书香阵阵,也希望花香浓浓。经过讨论,小伙伴们决定通过“走进政协”课程学习,开展一次关于“花香校园”的提案征集活动。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,同学们发现几乎所有师生、家长对学校开展“花香校园”建设都很支持,满怀憧憬。
自去年闵行区青少年“走进政协”系列活动开展以来,区内各校积极响应。经过周密组织、细致调研,围绕“花香校园”环境优化、课程建议、活动设计等主题,同学们纷纷建言献策。经专家评选,最终“花香校园”十大优秀建言脱颖而出。闵行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恽敏霞说,“走进政协·花香校园”项目以花香校园为切入点,结合“走进政协”活动,鼓励各校结合校情、特色和经验,通过打造“花的校园”、“花的课程”、“花的活动”,让学生通过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嗅觉、触觉感知美好、愉悦身心、启迪智慧、激发活力。
项目以闵行区浦江镇、浦锦街道的公办中小学、幼儿园为试点,逐步在全区推广,建议民办学校参照实施,用两年时间,根据中小幼学生特点,建立“五感”实验室,鼓励各学科教师从生态、人文、价值等维度,以培养学生兴趣、动手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,设计综合型、拓展型、研究型“花卉”校本课程,充分调动学生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嗅觉、触觉,全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。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已建立“五感”实验室,开展一年四季花主题活动,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学习资源,形成以花为主题的探究种植基地,并延伸更多课程。在听觉实验室“听花坊”,“花与诗歌”的课程中,学生围绕“如何展示古诗词中的花”,开展“读、诵、创、画、演”活动,体悟诗中的情、志、景。看到桃花,孩子们不再只会说“真美啊”,而是情不自禁地吟诵“桃花一簇开无主,可爱深红爱浅红”;在触觉实验室“花创馆”,孩子们化身植物研究员,围绕“如何向同伴科普植物的特性”,搜集、筛选、编辑素材,开展植物科普宣讲会;在味觉实验室“觅花舍”,小小“校园营养师”学习“花与调味品”课程,在调查、搜集、展示调味品活动中,完成“是否可以采用天然的材料去制作调味品”这一主线任务,让劳动教育从技能习得走向素养养成;“花卉小使者”在嗅觉实验室“花香谷”制作香薰蜡烛,探究“花与香薰”,将花卉的美丽与香味永久保留下来;在视觉实验室“花间集”,小小“植物探究员”为花卉制作有特色的植物笔记,老师还鼓励孩子们走出校门,走进大自然,探寻天然图画。
校园里的一花一草、一虫一物,吸引着孩子们去观察、去探索,从一颗种子出发,与植物共同成长。“探索发现大自然神奇的一面,激发学生奇思妙想,激活儿童个性发展,培养他们认识美、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。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花,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。”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校长沈珺说。
栏目主编:徐瑞哲
本文作者:许沁
题图来源:闵行教育
图片编辑:雍凯
关键词:
